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什么梗 这个梗到底怎么火起来的
秋天的杯奶茶是什么梗?这个梗到底怎么火起来的
大家好呀!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近火得不行的"秋天的杯奶茶"梗。说实话,次看到朋友圈刷屏的时候,我还以为是什么奶茶店的新品促销呢,结果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!
这个梗到底是什么意思?
简单来说,"秋天的杯奶茶"就是情侣或者好朋友之间互相请客喝奶茶的一种表达方式。通常是在立秋前后,一个人给另一个人发个52块钱的红包(因为"52"谐音"我爱"),然后配上"请喝秋天的杯奶茶"这样的。

不过发展到后来,也不一定非得是52块钱了,有人发5块2,有人发520,还有人真的就买杯奶茶送过去。形式不重要,重要的是那份"我想着你呢"的小心意。
这个梗是怎么火起来的?
说实话,这个梗的火爆过程还挺有意思的。我查了查资料,发现它大概是从2020年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的。开始可能就是在一些情侣之间的小互动,后来被一些营销号发现后,就开始疯狂传播。
时间节点 | 事件 |
---|---|
2020年8月 | 开始在微博、朋友圈小范围出现 |
2020年9月 | 多个奶茶品牌借势营销,推波助澜 |
2021年立秋 | 成为全民社交现象,各大平台热搜 |
2022年至今 | 演变为每年立秋前后的固定"仪式" |
不得不说,奶茶品牌们在这个梗的传播中功不可没。你看啊,立秋前后,各大奶茶店纷纷推出"秋天的杯奶茶"套餐,还搞什么第二杯半价之类的活动,这不就是明摆着鼓励大家去秀恩爱嘛!
为什么这个梗能这么火?
我觉得这个梗能火起来有几个原因:

奶茶本身就是年轻人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现在谁不喝奶茶啊?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料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货币了。
这个梗给了大家一个表达情感的理由和方式。现代人其实挺需要这种小小的仪式感的,但又不想太刻意。"秋天的杯奶茶"正好卡在这个点上——既有点小浪漫,又不会太做作。
再者,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。你想啊,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"秋天的杯奶茶",你是不是也会想"哎呀,我也要"?这种从众心理加上FOMO(害怕错过)心理,让这个梗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。
这个梗引发的有趣现象
这个梗火起来之后,还衍生出了不少有趣的现象:
1. 红包金额内卷:开始是-,后来有人发-,再后来有人发-这哪是请喝奶茶啊,这是要开奶茶店的节奏吧?
2. 单身狗的反击:不少单身朋友开始自发组织"秋天的杯奶茶单身派对",或者给自己买奶茶,配文"自己宠自己"。
3. 商家疯狂营销:除了奶茶店,连咖啡店、甜品店、甚至火锅店都开始蹭这个热点,推出了各种"秋天杯/份XXX"的活动。
4. 地域差异:南方人可能更热衷这个梗,北方人可能反应就是"啥?秋天喝奶茶?不应该吃饺子吗?"
对这个梗的不同声音
当然啦,任何流行现象都会有不同的声音。对于"秋天的杯奶茶",也有人提出了批评:
有人认为这就是商家制造的消费主义陷阱,纯粹是为了让大家多花钱。还有人说这种跟风行为很无聊,真正的感情不需要靠这种形式化的东西来表达。
我个人觉得吧,这事儿没必要太较真。生活已经够累了,有点小确幸、小仪式感挺好的。只要不是被绑架着非得参与,量力而行地玩一玩,增添点生活情趣,没什么不好的。
奶茶梗背后的文化现象
其实"秋天的杯奶茶"反映的是一种现代都市青年的社交文化。在这个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社会里,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这种小小的仪式感和情感表达方式。
它和"冬天的顿火锅"、"夏天的根冰棍"其实是一脉相承的,都是通过食物来标记时间、表达情感。只不过奶茶因为其社交属性更强,所以传播得更广。
这也说明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会给自己找乐子了。工作已经够辛苦了,生活总得有点甜头,对吧?
如何优雅地参与这个梗?
如果你也想参与这个梗,但又不想太随大流,这里有几个小建议:
1. 创意:除了千篇一律的"秋天的杯奶茶",可以想点更有创意的,比如"用这杯奶茶温暖你的一整个秋天"之类的。
2. 自制奶茶:与其发红包,不如亲手做一杯奶茶送给对方,更有心意。
3. 扩展概念:不局限于奶茶,可以送"秋天的本书"、"秋天的场电影"等等。
4. 慈善方式:请不起520的奶茶?可以捐5.-给公益项目,然后截图说"这是秋天的杯爱心奶茶"。
记住,形式不重要,重要的是那份心意。
后的小思考
其实啊,任何一个流行梗终都会过气的。"秋天的杯奶茶"明年还会不会这么火,谁也说不准。但我觉得,人们对于情感表达的需求是不会变的。
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,我们越来越需要这种小小的、具象化的方式来表达关心和爱意。无论是通过一杯奶茶、一个红包,还是一句简单的问候。
所以,你今年收到或者送出了"秋天的杯奶茶"吗?如果没有,你会考虑参与这个小小的社交仪式吗?或者你对此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?来聊聊吧!